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项目 “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SHZD3201成果转化培育”评审会召开
农业与生物学院曹越平教授长年从事大豆抗病虫遗传育种、大豆品种资源利用、大豆转基因及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研究。课题组在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的连续资助下,历时11年,培育了耐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种SHZD3201,是转基因重大专项的标志性成果,并获得了我国首个转基因大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经过负责人汇报、专家评议等环节,会议认为“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SHZD3201”具有显著的创新和技术优势,技术成效显著,产业化前景良好,符合上海交通大学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项目要求,同意“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SHZD3201成果转化培育”立项。
项目负责人汇报
专家讨论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四大农作物之一,但是当前我国80%以上的大豆仍依赖于进口,中国也早已从原来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变成最大的进口国。曹越平教授课题组研发的转基因大豆SHZD320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早熟、高产、优质和耐逆品种,是发展我国大豆产业,尤其是发展高产高油大豆所需要的重要资源,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项目“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SHZD3201成果转化培育”的立项,对促进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