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深蓝计划”基金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支撑学校“大海洋”战略实施,培养一支海洋领域跨学科研究队伍,增强海洋领域研究能力,推动我校海洋研究相关学科力量交叉融合,提升我校在海洋领域服务国家战略和重要行业的贡献和影响力,自主布局一批前瞻技术研究项目,特发布“深蓝计划”基金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基金重点支持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发以及行业发展亟需的中小型海洋装备和科学仪器开发。
一、资助类别
资助类别分为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配套项目。
1.重点项目
主要支持海洋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卡脖子”关键装备研发和重大装备、仪器的关键技术突破。每个项目资助100-200万元,实施年限为2-3年。
2.面上项目
主要支持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的交叉合作研究。每个项目资助50万元,实施年限为1-2年。
3.配套项目
鼓励广大老师积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材学部E11和地球学部D06相关的项目,学校将对获得基金委资助的项目负责人给予20-40万配套。
二、申报要求
1.项目优先资助上海交通大学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联合申请,或跨院系的正式在职在编的科教人员联合申请。
2.申请人限项要求:每人限主持1项,主持和参加项目总数不超过2项。
3.面上项目申请人当年应未满40岁[198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三、资助方向
(一)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I类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海洋装备平台关键技术
(1)平台通讯技术:空天岸海潜通信技术、海洋卫星组网、通信水面平台技术、深海潜标实时传输。
(2)移动平台技术:海底作业机器人、海上无人机、艇。
(3)协同平台技术:空海跨域协同关键技术、多船多维编队协同技术。
2.海洋装备动力关键技术
(1)核动力技术:核动力潜器、核动力水面舰、辐射剂量探测及防护技术、核反应堆多物理耦合技术、核动力船舶数字化设计仿真技术。
(2)深海能源技术:深海缆系供电技术、深水长期大功率集成电池能源、深海新型能源技术。
3.海洋装备制造关键技术
(1)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孪生系统:海洋装备数字化设计全球协同系统、海洋装备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基于数字孪生的海洋装备设计制造业务。
(2)智能制造和柔性装配技术:巨型总段自动化柔性装配技术、船板自动分拣与物流搬运系统、信息物理融合技术、大数据驱动的JC制造质量控制技术。
(3)近海试验、测试与验证技术。
重点项目Ⅱ类(交大-海洋二所联合基金)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海洋观测小型仪器和传感器关键技术
面向极地与深海极端环境下观测的需求,重点解决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原位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水化学和声学等观测小型仪器、传感器及集成,小型移动观测和水下潜器配套观测与作业工具等技术。深海海水沉积物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动监测技术。
2.浮潜标等观测平台关键技术
面向极地与深海的长期观测需求,重点解决深水缆系供电与通信水面平台,深水脐带缆/光纤设计、分析与加工,深远海潜标实时传输,无人观测平台长时续航,蓝绿激光观测与通讯和极地冰下观察等技术。
3.技术装备标准化试验与示范关键技术
面向极地与深海关键技术由研究走向应用的需求,重点开展针对技术装备的近海标准化试验,实验室标准检测和近海示范系统构建等技术。
(二)面上项目
聚焦海洋工程、船舶工程、海洋技术,包括海洋工程基础理论、深远海工程、极地工程、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水面船舶、水下航行器、无人航行器、装备与系统等;环境感知与目标探测技术、定位与导航技术、海上作业信息与保障技术、海洋特种材料与表面技术等;实验室基海洋环境及极端环境模拟及实时监测技术等。
(三)配套项目
鼓励广大老师积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材学部E11和地球学部D06的相关项目,学校将对于今年获得基金委E11和D06资助的项目负责人给予20-40万配套支持,由科研院核实后通知项目负责人申请。
四、申请受理
申请受理时间:2020年4月11日至2020年5月10日,逾期不予受理。
申报材料报送:请各申报单位科研主管部门于2020年5月10日前将项目申请书及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jh2k@sjtu.edu.cn,并将申请书(1式3份,双面打印)加盖公章后报送至科研院计划项目办公室。
联系人:周敏、盛情情、王斌
联系电话:34206880
联系地址:闵行校区新行政楼B605室
Email地址:jh2k@sjtu.edu.cn
附件1:上海交通大学“深蓝计划”基金申请书模板20200411.docx
附件2:上海交通大学“深蓝计划”基金项目申请汇总清单20200411.xls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2020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