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和小分子药物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成药转化


技术描述

慢性萎缩性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发病率高,最终可导致胃癌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策略主要是以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为主,治疗方法是抗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等。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清除了幽门螺旋杆菌之后,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风险仍然存在,甚至质子泵抑制剂还会加剧病人的患癌风险,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手段。利用病人样本、动物模型、胃类器官和干细胞技术,本实验室发现胃上皮干细胞减少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重要的致病因素。通过筛选,我们发现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治疗作用的天然多肽和小分子,其中多肽直接促进胃上皮干细胞的增殖,而小分子通过调节胃上皮干细胞的微环境细胞治疗萎缩性胃炎。这些小分子和多肽具有良好的开发为成药的潜力,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技术优势

利用病人样本、动物模型、胃类器官、干细胞技术,我们所发现的天然多肽在小鼠模型和体外培养人的胃类器官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该药物直接作用于干细胞,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弊端 (Adv Sci. 2024; Cell Rep. 2021; Cancer Res 2021)。同时我们所发现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以通过影响微环境(间质细胞)调节胃上皮干细胞,进而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修复,对该病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Nat Genet. 2022; Sci Transl Med. 2021; Nat Commun. 2020; )。 综上,我们不仅发现了直接作用于胃上皮干细胞的天然多肽药物,还发现了作用于干细胞微环境的小分子药物,二者都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改善传统治疗方法的风险。

效果指标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达到20%,结合我国目前14亿的人口基数,影响人群达到了2.8亿,因此其市场规模巨大。 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对我们所发现的天然多肽以及小分子药物进行进一步的效果验证及机制研究,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子改造,以期提高其治疗效果。同时我们也将尝试将其进行成药转化。我们也将积极地建立与多家医院的合作,以期将产品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