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卡制冷技术


技术描述

电卡制冷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颠覆性固态制冷技术,它源于铁电材料中的巨电卡制冷效应,具有高能效、零排放、轻量化、微型化、工况易调节的特点,被美国能源部列为未来重要变革性制冷、热泵技术之一,符合世界低碳发展需求以及我国30-60双碳目标。 目前主动制冷技术中,蒸气压缩与液冷系统体积大,很难缩小到便携式或可穿戴式的规格; 而热电技术制冷能效比过低。在被动散热技术中,虽然石墨烯,热管和均热板的导热系数更高,而最终的散热效果,还要看热沉和空气之间的热对流。 电卡薄膜主动制冷技术的理论COP高达60,相对于现有蒸气压缩制冷技术的3,以及半导体制冷及时的0.5~1。同时,电卡制冷薄膜具有全固态,无需压缩机、散热器、管路、泵等辅助设备,在制冷系统的微型化、小型化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1匹制冷量下,空调系统重40kg,电卡制冷系统仅1 kg。 因此,电卡制冷技术具有零碳、高效、紧凑的优点,不仅有望颠覆传统“压缩机+制冷剂”的空调范式,而且在电子器件的温度调节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本项目通过将电卡制冷薄膜模块产业化,变传统被动散热为主动制冷,大幅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并将碳排放大幅降低;在电子系统主动制冷方面,以壳体+电卡薄膜+热管/VC 融合的解决方案有望成为发展主流,在便携式散热系统设计,高功率芯片、楼宇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应用等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技术优势

电卡制冷技术在能效、轻量化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技术优势: 1. 电场直接诱导相变,能量损耗小,换热面积大,理论能效>卡诺效率90%,当前空调仅为10%,当前,团队已制造微型制冷器件,实现空调工况下COP=12,相较于家用空调的3,冰箱的1.5; 2. 全固态器件(既是制冷工质,又是固体换热器),无需流道,体积小重量轻,每2500瓦制冷量,仅需500 g工质,总重不超过1 kg; 3. 成本方面,电卡制冷技术使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制冷工质,若能大规模生产,其高分子粉料价格可压缩至50元每公斤;固态材料本身就可以设计成换热器与空气换热,无需换热器等传统制冷“四大件”;它使用电源、电极等在高分子薄膜上施加电场,无需压缩机,因此进一步降低了系统成本。预计2500瓦制冷量的电卡制冷系统,成本仅需150元,相较于目前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2500元。 4. 电驱动,循环频率实时可调、可提供时空精准的制冷能力; 5. 没有压缩机,显著降低噪声与振动,相较于压缩机造成50-60 dB,电卡制冷系统噪声月20 dB; 6. 全固态材料,温室气体排放为0,符合国家能源战略与双碳目标。 目前与美国联合技术公司(雷神公司母公司)、美国宇航公司与德国BASF正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开展关于电卡制冷系统的产业化研发。

效果指标

电卡制冷技术有望用于对能效、体积、重量敏感的空调、电子设备热管理等领域,仅空调一类,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另外,以芯片热管理为例,近年来芯片热管理技术持续升级,5G 时代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2000 亿元:芯片热管理下游应用领域众多,涵盖消费电子、汽车、基站、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等,市场空间均在千亿级别。预计,芯片热管理产业年复合成长率达 8%,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增长到 2199 亿元。其中,手机芯片热管理约占行业总规模的 7%,2019 年约为 108 亿元,未来受益于 5G 智能终端持续升级的驱动,手机散热市场增速在 2020~2025 年有望提升至年平均复合增长率 26%。从全球芯片热管理产品市场看,有望在2023年增长到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目前芯片热管理技术仍然以散热技术为主,电卡制冷技术提供了领域内从未有过的高COP芯片制冷技术。此外,电卡制冷技术有望在热泵、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关键设备瞬时热管理、可穿戴柔性空调与红外信号伪装等领域拓展全新变革性市场。